标题:
战例研究:“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对伊拉克使用的军事欺骗(下)
[打印本页]
作者:
@潇宝贝
时间:
2019-7-16 14:51
标题:
战例研究:“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对伊拉克使用的军事欺骗(下)
本帖最后由 @潇宝贝 于 2019-7-16 14:58 编辑
【知远导读】2018年,美国陆军大学于出版了一套大规模军事行动战例研究系列丛书,力图通过深入剖析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为未来大国竞争中联合部队的战与训提供镜鉴。本文为系列丛书之一《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的军事欺骗》第12章内容,由陆军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唐纳德·P·怀特博士执笔,细致复盘了著名的1991年伊拉克战争中的“左勾拳”行动中欺骗计划的来龙去脉,并结合各个作战进程,详细分析了军事欺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并结合战后缴获的丰富资料,从新颖的敌军视角评析了萨达姆当局对于美军欺骗计划反馈的内幕,立体而多维地阐释了“兵者,诡道也”这一有关于军事欺骗颠扑不破的真理。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公众号将对文章进行节选后分上下两部分推送,希望阅读完整版本的读者请关注《知远防务评论》即将刊出的同名文章。
军事欺骗的施行
对于欺骗计划而言,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负责“左钩拳”任务的两个建制军的部署和调遣。第7军和第18空降军的位置必须符合欺骗计划中编造的“脚本”,直到伊军再也没有能力侦察到联军攻击其西翼的真实意图为止。为此,第18空降军和第7军一直驻守在距离沙科边境南部数十英里远的战术集结区,直到1991年1月17日空中战役打响为止。第7军的集结区则位于沙科边境南部40英里处,紧邻巴廷干河东侧,这一位置更加印证了伊拉克的推测,即联军将溯沿河床上游方向进入科威特。按照中央司令部的欺骗计划,前期空袭已摧毁伊拉克特定的情报探测装置,包括本来有可能侦测到美军两大军团重新向伊军西翼机动的几个观察所和雷达站等。几乎与此同时,陆军反情报小组潜入沙特哈费尔巴廷镇(Hafral Batin)的附近地区,在疑似伊拉克特工的人群中散播谣言,称美军即将沿着巴廷干河上游方向发起进攻。
[attach]45569[/attach]
“沙漠风暴”行动,1991年2月24日-25日。图片由CSI新闻工作人员制作。
1月20日,在联军基本上夺取空中优势之后,第18空降军各部队开始向西行军,前往它们的攻击阵地(距巴廷干河西侧约125英里,临近沙特拉夫哈镇)。美军大部分时间在夜里行军(采取地面和空中两种方式),并严格遵守作战安全守则,终于在1月25日完成了300英里的行军。然而,第7军向西行军却一直推迟到了2月15日,即预定地面进攻开始时间的前9天。这种行动延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第7军的攻击阵地太靠近它的集结区,距巴廷干河西侧大约只有40英里;其次,第7军的部队在巴廷干河东侧部署时间越长越远,便越能让伊拉克相信联军计划直接从北边向科威特进军。
由于欺骗计划在整个战区必须同步进行,故而中央司令部的欺骗计划中明确,若干关键行动必须伴随两大军团进入攻击阵地而同时展开。在战役层面,中央司令部指示,驻扎在海湾但尚未登陆的海军陆战队应加强战备和演练,以顺利完成1月份和2月初的两栖攻击任务。施瓦茨科普夫曾利用秋季的两栖演习,诱使伊拉克领导层认为联军将从海上发起攻击。空中战役开始后,他希望伊拉克方面更加坚信他们原有的想法。空中战役开始后,中央司令部司令做出如下声明:
我们继续在海上完成繁重的任务,因为我们想让伊拉克继续相信我们将在这片海域进行一次大规模两栖作战行动…我们想让他(萨达姆·侯赛因)将其兵力集中在科威特,而不出所料,他确实也这样做了。
为协助计划顺利进行,中央司令部特意安排了媒体宣传报道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演习,并公开播放有关这些准备工作的新闻。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甚至在2月15日十分高调地视察了海军陆战队两栖作战部队,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让伊拉克方面继续把注意力放在波斯湾。2月24日,即地面进攻首日,海军陆战队和海军部队进行了两栖佯攻,这项军事欺骗行动中,“密苏里”号战列舰向科威特城以东的一个岛屿猛烈开火,海豹突击队也在科威特海岸登陆并制造爆炸,借此模拟联军两栖登陆第一阶段的战况。
在战术层面,中央司令部也整合并同步执行了欺骗计划。在地面进攻开始两周前,施瓦茨科普夫的参谋人员召开了一次欺骗筹划会议,并向下级部队下达了指令。这一指令强调了更重要的目标:进一步让伊拉克确信,联军的主攻方向将直接指向科威特。为了掩护西进作战转移,联军需诱骗伊拉克相信第7军和第18空降军仍然待在各自的集结区,并企图攻入科威特,即巴廷干河东侧。根据中央司令部总体军事欺骗框架,第18空降军也制定了自己的具体欺骗计划。该军成立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欺骗特别行动处,该处已经部署到沙特阿拉伯,并装配有伪装诱饵、通信模拟器等设备。该军下属四个师各自都配有相应的欺骗小组和专业设备。2月13日,包括若干欺骗小组、心理战行动小组、1个通信连、1个工兵排、1个烟雾排和1个步兵排在内的300名士兵,秘密潜入了科威特边境附近所谓的“欺骗战术集结区”。这些部队彼此保持联络,共同执行模拟第18空降军主力部队进攻的军事欺骗任务。为了让这场戏在敌军眼里更加逼真,该军还发动心理战攻势,向紧邻欺骗集结区的伊拉克军队投放了50万余张投降传单,并在沙特附近到处散播消息,声称联军即将从正北方发起进攻。
在第7军的战术集结区,欺骗计划则涉及到了具体的作战行动。1月20日,叙利亚第9装甲师开始撤出其在沙特边境的阵地(紧邻巴廷干河西侧)。作为战区预备队,美军第1骑兵师则随即接替了叙利亚部队,并与几支在边境另一侧坚守的伊拉克步兵师展开对峙。欺骗行动中,第1骑兵师的任务是吸引伊拉克军队的注意力,并顺利掩护第7军按期抵达攻击阵地。该骑兵师发起了频繁的地面和空中侦察,以密集的巡逻向伊军边境线施加压力,并组织所属工兵实施作战工程保障佯动,骑兵师的士兵还定期向伊拉克军队目标发射炮弹或反坦克导弹。随着地面进攻日期的临近,骑兵师的这些军事欺骗行动的强度也随之增加。2月19-20日,骑兵师长派遣几支机械化分队穿过伊拉克边境,沿着巴廷干河上游方向前进,执行侦察任务。在发现伊拉克部队已经构筑好坚固完备的防御阵地后,第1骑兵师的部队在炮火打击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下,与伊军展开了长达5个小时的激战。在这场长达月余、日益激烈的战斗中,第18空降军和第7军已经分别如期抵达西翼攻击阵地,但正如联军所料,驻守巴廷干河的伊军却仍蒙在鼓里,其注意力已被第1骑兵师牢牢吸引。
对地面进攻和欺骗计划的评价
1991年2月24日破晓之前,第101空中突击师的一个旅越过沙特边境,向伊拉克南部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左钩拳”的前锋正在移动,地面进攻也在进行之中。在西翼这边,18空降军的部队几乎没有遇到敌军抵抗,而其遭遇的少量伊拉克部队对联军的突然出现感到震惊不已。西翼的进攻进行得非常顺利,以至于施瓦茨科普夫将军下令第7军提前发起进攻,以便能跟上第18空降军的进攻节奏。第7军下属的几个师从其位于巴廷干河西侧的阵地发起进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故而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为了配合总的进攻计划,第1骑兵师还执行了中央司令部欺骗计划所规定的最后一项任务,随着第7军开始越过其出发线,第1骑兵师沿着巴廷干河上游方向向北发动佯攻,以火炮、攻击直升机和一支完整的旅向伊拉克防线发起攻击。佯攻推进到边境以北15千米之时,西侧的第7军也攻入了伊拉克境内。
在中央司令部进攻战役的东翼,阿拉伯军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攻破了伊拉克的主要防线。它们遭遇到了极为顽强的抵抗,故而进展较为缓慢。然而,到了地面战役的第二天,联军取得的进展便远远超出了预定计划。第18空降军已经长驱直入伊拉克境内100多英里,夺取了位于纳西里耶市(An Nasiryah)附近的公路。到了第三天,第7军继续向东北进发,开始攻击共和国卫队司令部的几个师。在战场东翼,海军陆战队一直打到了科威特城郊区,俘虏了数千名伊拉克士兵,并任由伊军士兵们作鸟兽散,向北仓皇逃窜到伊拉克境内。第四天,第7军几乎击垮了共和国卫队,阿拉伯军队也解放了科威特城,联军随即宣布停火。整个地面进攻仅仅用了不到100小时就实现了所有作战目标。
中央司令部的欺骗计划到底取得了何种程度上的成功呢?对于不同层级的欺骗筹划者而言,其准确评估行动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标准也各不相同。其中,中央司令部的筹划人员利用机载侦察装置(JSTARS,即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特种作战部队和其他情报搜集手段来监视伊拉克部队的部署情况。地面战役打响后,中央司令部的情报人员已经确认,伊拉克军队仍在按照原先的作战部署,重点抵御联军以科威特为直接目标的两栖攻击和进攻。在战术层面,第18空降军欺骗特别行动处根据截获的情报,确认伊军仍坚信联军主力部队仍在科威特边境南侧,而不是“左钩拳”边缘西侧数百英里远的地方。对于“沙漠风暴”行动的直接战果,施瓦茨科普夫认为欺骗计划,尤其是海军陆战队两栖作战的威胁是行动成功的关键所在。欺骗计划的胜利,可从以下事实得知一二:“沙漠风暴”行动的许多参战人员和战役分析专家都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在1991年2月24日期间,萨达姆·侯赛因把他的许多师都部署在科威特海岸,而在巴廷干河以西的兵力则少之又少,伊军西翼更是无人把守。从这些作战部署不难看出,萨达姆并未发现西翼的两个联军军团。
2003年以来,在对缴获的伊拉克文件进行认真评估后,发现真实的情况要远比设想的复杂。相关记录显示,自1990年8月以来,萨达姆·侯赛因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预测,为了解放科威特,联军将会发动一场空地联合战役。此外,伊拉克高级官员们一致认为,联军的主要进攻将在科威特边境上展开,并将通过巴廷干河发动军一级别的进攻。早在1990年9月,伊拉克方面便有人担忧联军将在科威特发起两栖登陆作战,伊拉克某些领导人提出警告,指出联军可能会在科威特城以北进行机降作战。1991年1月,萨达姆和他的顾问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威特边境以南和波斯湾以东的敌军上面,企图防止联军从这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然而,就在同一月份,伊拉克领导层开始收到美军西进的报告。1991年1月23日,萨达姆收到军事情报局(即“GMID”,以下简称“军情局”)的一份类似报告,其中指出“敌军正在大规模行动,直升机正驶向拉夫哈。”军情局局长注意到,这份报告与他从一个匿名国家的伊拉克大使馆收到的情报资料相契合。军情局认为,这是美军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地面进攻中保护其西翼而采取的行动,伊拉克坚持认为,美军将越过科威特边境发动地面进攻。
2月初,军情局发现了更多关于联军部队在西翼大规模集结的迹象,并将其上报。有消息称,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在沙特阿尔阿尔镇(ArAr)附近出现,就在拉夫哈以西。这片地区实际上是第18空降军攻击阵地的西缘。几天后,军情局局长向萨达姆办公室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其中指出,之前关于联军两栖攻击的假设可能是一场骗局。这份备忘录本可以帮助萨达姆和他的高层领导发现真相,只是他们又收到了另一份情报,称美军装甲部队在巴廷干河附近集结,即将发动大规模两栖和空降攻击,所有这些都加深了伊拉克对联军计划的先入之见。和之前一样,在2月份的第二周,五花八门、真假难辨的关于敌军在西翼大规模集结的报告源源不断地被送往伊拉克高层总部,这让萨达姆越来越吃不准联军的真实意图。
2月18日,迷局终于揭晓。那一天,军情局向萨达姆办公室呈送了一份报告,对联军的“左钩拳”行动给出了大致准确的估计,并警告说,执行包围任务的部队很容易深入伊拉克腹地,并切断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部队。甚至,在联军地面进攻计划开始前一周,萨达姆·侯赛因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收到了一张清晰的照片,上面标明了联军对西翼的显著威胁,并准确预估了那些联军部队的作战意图。然而,萨达姆却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应对这种危险。正如珍珠港和911事件一样,有些时候,真实的声音可能会淹没在一片虚假的噪音之中。
缴获的记录并没有提到萨达姆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究竟是如何处理军情局的这份报告,也没有谈及伊拉克方面或曾就“左钩拳”计划做出过何种商议。正如一名缴获文件的分析人员所言,到了1991年2月中旬,在联军夺取空中优势后,伊拉克的地面部队若要转移,必然会承受遭受毁灭性打击的风险。此外,即使确认了“左钩拳”行动计划,伊拉克对两栖作战威胁和敌军沿科威特边境集结的忧虑仍难以打消,因为实力雄厚的联军仍有能力“三管齐下”。伊拉克对联军意图的先入之见使萨达姆·侯赛因的军队最终陷入败局。
中央司令部的欺骗计划最终取得了圆满的胜利,而以马格鲁德原理作为欺骗的依据则是计划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央司令部以有力的部署和行动,进一步加深了伊拉克对联军如何解放科威特的设想。中央司令部及时同步地执行计划,并将军事欺骗融入战役和战术的各个层面,统筹地面和海上部队综合运用欺骗手段,使得伊拉克方面一直坚持其先入之见,直到1991年2月都没有丝毫改变。很明显,美军中央司令部没有能够有效阻止伊拉克侦测到第18空降军和第7军向西移动的行踪。然而,掩卷反思,鉴于伊拉克军队作战能力上存在诸多弱点,尤其是联军通过空中战役夺取了制空权之后,即便中央司令部没能阻止伊拉克探听消息,伊军也已陷入回天乏术的境地。任何敌人都有其弱点,一项好的军事欺骗计划正是利用那些弱点来提高战场获胜的几率。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欺骗计划正是如此,该计划不仅成功地迷惑了伊军,还阻止了其获得关于联军成功解放科威特的时间、地点和兵力规模的准确信息,从而提高了胜战的概率。
(张驰 王文超/编译 自:美国陆军大学大规模军事行动战例研究系列丛书:《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的军事欺骗战例》)
欢迎光临 知远防务论坛 (http://forum.defence.org.cn/)
Powered by Discuz! 7.2